重生之吴霸春秋

迷惘的小羊羔

历史军事

公元前513年,吴国,五湖(太湖)。
千帆竞走,波涛滚滚!
在烟波浩渺的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998章 三权分立,爵分十等

重生之吴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

2024-1-7 21:24

  曹恤现在是而立之年,才华横溢,又善于言辞,当一个礼部尚书,的确是绰绰有余的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曹恤是曹国宗室之后,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十八代孙。
  叔振铎受封陶丘,以国为姓,因此曹恤也是王室之后。
  曹恤的祖父公子欣时(第十六世)、父公孙会皆以贤著称,在吴国也都出任了一方郡守、郡丞。
  曹恤早年为东郡郡守时,为人仁慈,尊贵富有,但却不吝钱财,常施善举,周济黎庶,因而深受黎庶的爱戴……
  现在的曹恤,是礼部左侍郎,距离礼部尚书只有一步之遥了。
  “陛下,臣有句话,不知道当讲不当讲?”
  “但说无妨。”
  “当年陪着陛下一起开创大一统事业的老臣,是死的死,走的走,老迈的老迈,陛下应该体恤更加老臣,给予他们恩宠。”
  闻言,庆忌颇为不解的问道:“阳虎,难道朕没有善待功臣,给予他们恩宠吗?”
  “有些话,臣之前不敢对陛下说起。只是,而今臣要辞官归养,实在是不吐不快。”
  阳虎低着头道:“陛下对待老臣,的确是恩宠无比。”
  “每当有老臣要辞官归隐,回家颐养天年之时,陛下总是会赏赐一大批的良田、宅子、庄园、黄金、玉帛、丝绸之属,不可计数,不知道能让几代人受益无穷,可坐吃山空。”
  “然,这只是生前的荣宠。像臣一般,赢得生前身后名,身后的荣宠,陛下应该考虑一下……”
  “你但说无妨。”
  见到阳虎还在卖着关子,庆忌没好气的挥了挥手。
  “陛下,如已故的孔丘、计然、伍子胥等人,陛下你都给予上等谥号,然,他们的爵位如何?君?我大吴诸位臣僚当中,又有几人能得到君号?”
  阳虎叹气道:“所以,臣请陛下考虑一下,是否让二三子,得到爵位,以至于百年之后,可有公、侯、伯、子之谥号。”
  爵位吗?
  庆忌这才恍然大悟。
  的确,像阳虎这种爱慕虚荣的人,看重名利,也很是在乎身后之名的。
  庆忌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封为藩王,世袭罔替,功臣们则是有的连爵位都没有,所赐的食邑还不是世袭罔替。
  这不是厚此薄彼吗?
  皇子们尊贵,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,功臣们自然不敢跟皇子相提并论。
  但是,身后之名他们很是在意。
  如伍子胥一般,墓碑上,可上书“大吴大司马武信君伍员之墓”。
  大司马是官职,武信君则是爵位。
  吴国已经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,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,如通侯、君等。
  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,但不能世袭。
  武将还好说,毕竟军功爵位也是爵位。
  有不世之功的文臣,诸如已故的季札、计然、孔丘等人,还被庆忌封了君。
  但是,那些没有资格,没有足够的功劳封君的文臣如何是好?
  百年之后,他们连爵位都没有,百年之后,墓碑上只能是以官职为前缀,然后是“某某子”。
  这公平吗?
  似乎有些不公平。
  想到这里,庆忌微微颔首道:“阳虎,你说的这些,朕会考虑的。”
  “你辞官归养之后,是留在金陵?还是回老家?”
  闻言,阳虎想了一下,便道:“陛下,臣想回老家一趟,再折返金陵。不知道臣死后,是否有荣幸,陪葬于皇陵?”
  “可。”
  “多谢陛下!”
  阳虎这才了无遗憾。
  ……
  阳虎离开后,庆忌又派人将太子恒传召到滋德殿,将评选功臣爵位之高低的事情,交给他办理。
  太子恒负责拟定人选,最后由庆忌裁决。
  只是封号的话,庆忌并不在意。
  但,功臣们很是在意。
  “父皇,这评选爵位之事,标准为何?”
  太子恒颇为不解的询问道。
  若是武将出身,以军功爵位评选,倒是不难。
  文臣的话,难度还不是一般的大。
  “压低一些。”
  庆忌思索片刻后,道:“定爵制为十等,分别是:王、国公、郡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、县侯、乡侯、关内侯。”
  “文臣的爵位不同于军功爵,属于另一套规章制度。”
  “军功爵只是左庶长,政绩到位,也可封侯、伯等爵位,反之亦然。”
  “以尚书令文种为例,可封伯爵。”
  闻言,太子恒瞠目结舌的问道:“父皇,这文种为相多年,政绩斐然,功劳那么大,就只是一个伯爵,是否过低?”
  “不低了。”
  庆忌语重心长的道:“在我大吴,异姓者不可封王,最高等级的国公、郡公,那是留给死人的,属于追封。”
  “想封侯爵?难比登天。我大吴的一些武将,军功不到位,连封个关内侯都难。”
  “那……武安君也是伯爵吗?”
  “不,孙武、田穰苴封侯爵,已故的伍子胥、计然等人,追封为国公。”
  太子恒颇为迟疑的道:“父皇,儿臣还是认为不妥。文种毕竟是劳苦功高,又是群臣之首的尚书令,只封一个伯爵,还是差强人意……”
  “随你。”
  庆忌摇摇头道:“吴恒,他们的爵位封得太高,位极人臣,日后你拿什么封赏他们?”
  “这……”
  太子恒沉默了。
  国公、郡公都是追封死人的,相对来说,功臣们生前能得到最高的爵位就是“侯”。
  功臣一旦封无可封,哪里会有多大的动力?
  只依靠食邑、良田、黄金这些东西吗?
  当然,这只是庆忌的一种规划,日后太子恒当上了皇帝,未必不可改革一番,多设几个爵位。
  最终解释权归于皇帝。
  ……
  三日后,庆忌就在朝堂上,宣布了对功臣册封的爵位。
  不论是文臣,还是武将,都有相应的爵位。
  文臣以政绩而论,武将以军功而论。
  孙武,封山阳侯;田穰苴,封艾陵侯;文种,封宛侯;范蠡,封申侯;伯噽,封陶丘侯;曾点,封诚意伯;邓析,封高阳伯;伍明,封焦侯;阳虎,谭伯……
  已经逝世的计然、季札、伍子胥、孔丘、老子、晏婴等人,也都被追封国公、郡公,以彰显他们生前为吴国建立的功绩。
  说到底,国公也好,侯伯也罢,都是一种虚衔,只有相应的俸禄及其待遇,而不会有额外的封地或食邑。
  不过,就这样,也能使功臣们心满意足了。
  阳虎辞官归隐后,庆忌又在朝中进行了一番人事调动。
  三省,其实相当于三权分立了。
  中书省掌管机要、发布政令,这就是立法权。
  门下省侍从皇帝左右、赞导众事、顾问应对,皇帝外出,则侍从参乘,这就是司法权。
  尚书省是大吴朝廷的最高政令机构,这就是行政权(执法权)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